本厂原材料包括:生产用钢材、外协锻件、外购标准件、外协气割件
检验项目
|
弯曲度
|
平面度
|
圆度
|
脱方度
|
外缘斜度
|
控制项目
|
影响正常使用的弯曲
|
波浪度和瓢曲度
|
影响使用的椭圆
|
四边及六边的长度
|
型钢等外边缘形状
|
控制方法
|
目测、直尺、平台
|
平板和平尺
|
卡尺
|
卡尺、角度仪
|
直角尺、角度仪
|
不允许存在
|
允许存在
|
||
公称尺寸
(直径或厚度)
|
缺陷清理允许深度
|
允许缺陷清理宽度不小于深度的5倍
直径>140㎜,同一截面清理≤2处
|
允许从实际尺寸算起不超过尺寸公差之半的个别细小划痕、麻点及≤0.2㎜的细小裂纹
|
<80
|
钢材尺寸公差的1/2
|
||
80~140
|
钢材尺寸公差
|
||
>140~200
|
钢材尺寸5%
|
||
>200
|
钢材尺寸6%
|
圆钢直径d
方钢边长d
|
精度组别允许偏差
|
备注
|
||
1组
|
2组
|
3组
|
||
5.5~7
|
±0.20
|
±0.30
|
±0.40
|
本厂选择2组
|
>7~20
|
±0.25
|
±0.35
|
±0.40
|
|
>20~30
|
±0.30
|
±0.40
|
±0.50
|
|
圆钢直径d
方钢边长d
|
精度组别允许偏差
|
备注
|
||
1组
|
2组
|
3组
|
||
>30~50
|
±0.40
|
±0.50
|
±0.60
|
本厂选择2组
|
>50~80
|
±0.60
|
±0.70
|
±0.80
|
|
>80~110
|
±0.90
|
±1.0
|
±1.1
|
|
>110~150
|
±1.2
|
±1.3
|
±1.4
|
|
>150~190
|
±
|
±
|
±2.0
|
|
>190~250
|
±
|
±
|
±2.5
|
项目 内容
组别
|
弯曲度
|
脱方度(对角线长度不小于㎜)
|
圆度不大于
|
||||
每米弯曲不大于㎜
|
总弯曲
不大于
|
边长≤50㎜
|
边长>50㎜
|
直径≤40
|
直径>40~85
|
直径>85
|
|
1
|
2.5
|
总长度0.25
|
边长1.33倍
|
边长1.29倍
|
直径50%
|
直径70%
|
直径75%
|
2
|
4
|
总长度0.4
|
任何两边之差不得大于边长公差50%
|
两对角线之差不得大于公差的70%
|
|||
3
|
6
|
总长度0.6
|
成分分析
|
金相分析
|
性能试验
|
无损检测
|
1.化学成分分析
2.光谱分析
|
1.硫印试验-硫分布情况
2.断口试验-白点、收缩、
疏松、
|
1.力学性能试验:强度、塑性、 硬度、韧性、疲劳强度
2.工艺性能试验:流动性、收缩性
3.物理性能试验:光泽、颜色、密度、熔点、导电性、导热性、热膨胀、磁性
4.化学性能试验:化学稳定性、晶间腐蚀
|
1.磁粉探伤:裂纹、折叠、夹杂
2.超声波探伤:裂纹、夹杂、缩孔、气孔、白点
3.渗透检验:裂纹
4.涡流探伤:电导率、磁导率、管壁厚和缺陷
|
外观质量
|
||
1、外观质量
|
形状、裂纹、伤痕、重屁、平整、过烧
|
1、目测2、磁粉探伤3、着色4、超声波
|
2、几何形状、尺寸
|
外形、尺寸、余量、壁厚、错移、偏心、弯曲、翘曲、垂直
|
1、量快量2、样板检3、壁厚仪4、平板测5、V型垫铁
|
内部质量
|
||
1、低倍检验
|
缺陷
|
10~30倍放大镜
|
2、酸射法检验
|
2、流线、枝晶、缩孔痕迹、容洞、夹杂、裂纹
|
横向或纵向断面检查
|
3、硫印法检验
|
金属偏折(硫分布不均)
|
取样分析
|
4、断口检验
|
过热、过烧、白点、分层、萘状、石状、层状、内裂、疏松、气泡、白斑、
|
折断检验
|
5、高倍检验
|
非金属夹杂物
|
1、显微镜2、材质分析金相组织
|
|
|
|
|
条件
|
检测方法和允差
|
硬度(HB)
|
同钢号同热处理炉次
外形尺寸相同或相近
|
1、每批次抽检5%,少于5件全检
|
2、同一件硬度差不超过40HB
|
||
3同一批硬度差不超过50HB
|
||
4、每件测三处
|
||
5、长件头、尾、中间各一处
|
||
|
1、同钢号同热处理炉次
外形尺寸相同或相近2、单件
|
1、 每批抽控2%,少于两件
2、 同一件只取一组试样(一个拉伸,两个冲击)
|
|
当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,允许在靠近不合格试样的打印位置取双倍试样进行复试,复试结果全部符合要求。复试任何一项不合格时,锻件可以重新进行热处理,并重新取样试验,重新热处理次数不得超过2次,回火次数不限。
|
(一)表面检验控制
|
|||
检验方法
|
检验项目
|
检验工具
|
检验标准
|
1表面检验
|
外形尺寸、缺陷及周边
|
目测、卡尺
|
1、符合技术标准规定和图样要求
|
2、表面美观
|
|||
3、焊缝与母材圆滑过度
|
|||
4、不允许有裂纹、气孔、弧坑和夹渣等缺陷
|
|||
5、溶渣和两侧飞溅清理干净
|
|||
2、咬边检验
|
咬边、深度、长度
|
卡尺、直尺
|
1、局部咬边深度不大于0.5mm
|
2、连续长度不得超过100mm
|
|||
3、两侧总长不得超过该焊缝总长的10%
|
|||
3、宽度检验
|
最大、最小宽度覆盖情况
|
专用万能量规焊口检测器
|
1、焊缝宽度均匀
|
2、最大最小宽度差小于4mm
|
|||
3、覆盖每侧边缘宽度不小于2~4mm
|
(二)余高检验控制
|
|||
焊缝于高检验
|
焊缝深度S(S1)
|
焊缝余高e(e1)
|
|
S≤12
|
手工焊
|
自动焊
|
|
12<S≤25
|
0~1.5
|
0~4
|
|
25<S≤50
|
0~2.5
|
0~4
|
|
S>50
|
0~3
|
0~4
|
|
0~4
|
0~4
|
(三)内部质量检测控制
|
|
射线检测(拍片)
|
检测判断缺陷类型、位置和大小
|
超声波检测
|
检测判断最细微的裂痕、伤痕
|
磁粉检测
|
表面、近表面缺陷检测
|
渗透检测(着色)
|
检测开口性缺陷
|
也可以对焊缝剖切,进行力学性能、金相和化学分析检验,对压力容器可进行水压试验和欺压试验;致密性、强度和抗拉伸检测
|
扫一扫,加微信